轉 基 因 信 息 動 態
2017年第11期(總第58期)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 2017年9月15日
● 本期目錄:
一、管理動態
1.黑龍江嚴打違法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行為 飯店用轉基因食品要顯著公示
2.吉林榆樹市食品廠被查:散裝轉基因豆油貼非轉基因標簽出售
3.美農業部批準基因編輯高油薺藍為非轉基因作物
4.歐洲法院:歐盟國家不得無故禁止轉基因玉米
二、輿論動態
1.河南省農業廳轉基因知識進校園科普活動成功舉辦
2.北大前校長:對十三五轉基因大豆玉米產業化有信心
3.陶氏杜邦合并交易成功完成 將創建三家分別上市公司
三、科技進展
1.轉基因豬器官移植需求強烈,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移植器官倉庫”
2.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展示新技術:用轉基因技術治蝗災
3.EFSA評估草甘膦不具內分泌干擾活性
4.科學家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改變牽牛花的顏色
一、管理動態
1.黑龍江嚴打違法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行為 飯店用轉基因食品要顯著公示
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標注或明示,依法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的監督管理。新修訂的《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轉基因食品作為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進行明示”。(原文鏈接:http://www.huaxia.com/lthq/ltkx/2017/09/5451828.html)
2.吉林榆樹市食品廠被查:散裝轉基因豆油貼非轉基因標簽出售
近日,有市民舉報,吉林榆樹市鑫發植物油廠引進散裝轉基因豆油進行分裝,標注非轉基因豆油出售,且生產環境問題重重。市食藥監局和榆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令企業立即停產,并迅速召回市場上售出的成品。(原文鏈接:http://www.sohu.com/a/190069160_260616)
3.美農業部批準基因編輯高油薺藍為非轉基因作物
多種可以增加產油量的基因編輯薺藍獲美農業部的批準種植,并被認定為非轉基因作物,不需要受到轉基因作物管理條例的監管。美農業部認定這些基因編輯薺藍不會對其他作物造成潛在的生物風險。這意味著這些基因編輯薺藍不在美國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的監管范圍內。(原文鏈接: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49530)
4.歐洲法院:歐盟國家不得無故禁止轉基因玉米
歐洲法院9月13日表示,不允許歐盟國家禁止轉基因農作物,除非能證實這些農作物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歐洲法院在一份新聞稿中詳細說明的上述立場是針對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 810轉基因玉米。意大利政府曾于2013年要求歐盟委員會采取緊急措施,禁止種植該轉基因作物。(原文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7-09-14/doc-ifykymue6164546.shtml)
二、輿論動態
1.河南省農業廳轉基因知識進校園科普活動成功舉辦
9月14日,河南省農業廳農業轉基因知識進校園科普活動在河南省新鄉市河南科技學院舉辦。活動安排了專家專題講座、科普知識宣展、填寫調查問卷、現場答疑釋惑、發放科普資料、自愿支持簽名等內容。此次活動結合“創新驅動發展 科學破除愚昧”的主題,普及了轉基因科學知識,宣傳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科學解答了當前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了廣大青年學生對農業轉基因技術的認知水平。同時,借助青年學生這個活躍群體,向社會發出并傳遞科學、權威的聲音,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原文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8624352679454783&wfr=spider&for=pc)
2.北大前校長:對十三五轉基因大豆玉米產業化有信心
日前,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達了對中國轉基因產業發展緩慢的惋惜。許智宏認為,這使科學家的不少研究成果被擱置,影響了中國轉基因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原文鏈接:http://money.163.com/17/0917/08/CUH906HG002580S6.html)
3.陶氏杜邦合并交易成功完成 將創建三家分別上市公司
陶氏杜邦9月1日宣布,陶氏化學公司(陶氏)與杜邦公司(杜邦)于2017年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并。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將分拆為三家行業領先的、獨立的上市公司。陶氏杜邦董事會已設立三個顧問委員會,專門分別負責領導成立三大業務部門,即農業部門、材料科學部門(陶氏)、特種產品部門,以準備分拆工作。此外,每個顧問委員會將根據協議細則的指導原則,制定資本架構,任命各自計劃中公司未來的首席執行官及領導團隊。(原文鏈接:http://www.sohu.com/a/169206657_120702)
三、科技進展
1.轉基因豬器官移植需求強烈,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移植器官倉庫”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患者對器官的需求量已經大大超過供給量。僅中國每年就約有三十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器官捐獻者卻還很少。
近年來,新型器官移植手術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其中包括了瘋狂又備受爭議的人體頭部移植。而同樣備受關注是中國研究人員堅持試用轉基因豬器官進行移植,并期望在未來兩年內可以進行豬器官人體移植。
由于轉基因豬器官在尺寸和代謝機理上與人體器官十分相似,研究人員們相信豬器官是最適合進行人類移植的動物器官。
為了證實豬器官可以被人體使用,十幾個中國研究機構已經要求政府許可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而作為一個國家級的異種移植項目的一部分,這些實驗將由中國政府資助。(原文鏈接: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48215.htm)
2.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展示新技術:用轉基因技術治蝗災
如何對付蝗災,全世界似乎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為什么飛蝗能夠成災?其中因為它們具備先進的信息傳遞系統。蝗蟲的頭部嗅覺中存在兩個相關基因,可以根據其他蝗蟲發布的化學信號,產生應答反應,“同時”決定是遷移還是留在原地。而這些基因的表達又受到體內多巴胺的影響。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
徹底治理蝗災,可以改變蝗蟲體內相關基因,讓蝗蟲變“聾子”。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找到的辦法是通過改動蝗蟲的基因序列,改變蝗蟲體內和多巴胺以及嗅覺相關的功能,讓它們無法對同伴發出的信息給出應答。目前,這一成果已經成為國際害蟲治理的新方向。(原文鏈接:http://www.sohu.com/a/190544049_119562)
3.EFSA評估草甘膦不具內分泌干擾活性
歐盟委員會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根據EC第178/2002號條例第31條,對農藥活性成分草甘膦潛在的內分泌活性進行分析。最新評估得出的結論顯示,基于毒理學領域的詳盡數據,草甘膦不具有通過刺激素、雄激素、甲狀腺或者類固醇的作用模式進行內分泌干擾作用的特性,而生態毒素研究結論也與此相符。(原文鏈接:http://www.sohu.com/a/191284971_267487)
4.科學家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改變牽牛花的顏色
日本筑波大學、橫濱市立大學和日本國家農業和食品研究組織的科學家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通過破壞單個基因將紫色的日本朝顏花(牽牛花)變為純白色。(原文鏈接:http://tech.sina.com.cn/roll/2017-09-11/doc-ifykuftz6164625.shtml)